News center
公司新闻
杏彩体育:国产工业机器人如何与国际“四大家族”同台竞技?科创板龙头洞察行业演进新风向
- 分类:公司新闻
- 作者:杏彩体育官网
- 来源:杏彩体育官网app
- 发布时间:2024-12-23 01:34:59
- 访问量:
杏彩体育:国产工业机器人如何与国际“四大家族”同台竞技?科创板龙头洞察行业演进新风向
【概要描述】制动器供应商:制动器按结构可分为块式、带式、盘式和锥形。根据操作条件,可分为常闭、常开、综合等。按驱动方式可分为自动控制和综合控制。根据动力源类型的不同,可分为手动、脚踏、电磁、液压和电磁液压组合。
- 分类:公司新闻
- 作者:杏彩体育官网
- 来源:杏彩体育官网app
- 发布时间:2024-12-23 01:34:59
- 访问量:
国产机器人中国市占率上升非常快,意味着什么?国产工业机器人企业赶上国外对手可能只是时间问题?相比国际巨头“四大家族”,国产机器人厂商的优势、劣势各是什么?人形机器人呼之欲出,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4月23日,《沪市汇·硬科硬客》第六期“工业机器人新演进”正式上线家科创板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嘉宾深入剖析行业高热话题,洞见纷呈,精彩不断。
参与录制的嘉宾包括绿的谐波总经理张雨文,埃夫特创始团队成员、总工程师肖永强,步科股份董事长、总经理唐咚,禾川科技董事长王项彬。广发证券机械联席首席分析师孙柏阳担任本期节目主导嘉宾。
“科创尖端、硬客前瞻”!《沪市汇·硬科硬客》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共同打造的、高度融媒体的高端访谈栏目,栏目旨在为“硬科技”发展标志性灵魂人物构建深度交流的空间,让创业科学家、企业家进行经验总结、路径复盘、行业展望以及建言献策,进一步引领、助力科创板产业链生态不断完善,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2013年,中国正式成为工业机器人全球第一大应用市场。此后10余年,装机量一直稳居第一。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占据了全球市场的52%。
“中国是毫无疑问的全球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地区,我们国产的机器人现在又占到了中国市场约一半份额,这和‘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是完全不同的格局。”张雨文表示。
“现在全球的工业机器人主战场就是在中国。”肖永强表示,另一方面,中国国产品牌工业机器人2023年在中国市场占比已经超过45%,发展迅速。
“我们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层次,而且现在我们在机器人领域的占有率相对已经比较高,国产化的比例其实非常高。”王项彬如是表示。
肖永强称,国产工业机器人的竞争能力在中国市场占比上已经体现出来,这是国内包括主体、核心零部件在内的整个供应链协同发展的结果。在肖永强看来,国产机器人在电子制造、锂电、光伏、日化、食品饮料、家具等行业的诸多场景中及搬运、码垛、弧焊、机床上下料等应用中,占有率优势明显。
“但放眼全球,中国国产机器人在海外舞台上依然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市占率,还是品牌知名度,都有待提高。”肖永强表示。
张雨文认为,国产机器人企业目前面临的问题或挑战,一方面是能够在中国市场继续提高占有率,另一方面是要在国际主流市场上能够走出去,实现外循环的突破。
“步科成功地实现了人机界面领域第一个国产替代。”唐咚称,“目前步科人机界面已成为工业移动机器人和机械臂手操器的主要选择。”
此外,唐咚表示,步科在国内移动机器人核心动力部件的市场占有超过40%的市场份额,并成为国内低压伺服领域市占率第一的公司。
步科股份的另一个创新之举是伺服轮,把伺服电机、驱动、减速机、刹车、轮子全部集成在一起,极大地减小客户的安转空间和工时。“目前全行业的动力驱动都在朝集成伺服轮方向转,这是步科率先引领的趋势。”唐咚称。
“我们禾川科技已经是国产伺服行业龙头老二了,在工业机器人份额占比也很大。”王项彬表示,禾川科技在发展历程中有两大转折点。
首先,在2014年推出伺服系统,2015年突破磁编技术,成为国内首家突破磁编技术编码器的企业,为下游企业在伺服产品上降低一半的采购成本。
其次,在疫情期间,禾川科技在光伏锂电领域获得突破性进展,在物流受限、海外产品无法进入的情况下,完成海外产品替代。
张雨文表示,对于绿的谐波,2013年是个关键年份,这一年,公司谐波减速器第一次送样测试。如今,绿的谐波已是国产谐波减速器龙头企业。
长期以来,谐波减速器被哈默纳科等日本企业垄断,价格高昂且交货周期较长,制约了机器人厂商生产及服务。“公司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谐波啮合齿形‘P型齿’设计理论,在国内率先突破精密谐波减速器技术封锁,实现工业化生产和规模化应用,成功打破国外品牌在国内机器人谐波减速器领域的垄断。”张雨文称。
“虽然这个过程很痛苦,但最后的结果是,我们减速器所有的核心部件,包括材料,非常自豪地说,不会再受海外的限制。2020年以后,我们谐波减速器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国产的完全的独立自主可控。”张雨文表示。
据肖永强介绍,2021-2022年,埃夫特明确了以工业机器人产品为核心,将资源更好地聚焦在工业机器人产品上。从而形成了埃夫特在过去三年工业机器人产销量的持续快速提升,2023年埃夫特工业机器人也成功实现了国产工业机器人在欧洲的销售突破。
2023年,埃夫特的应用软件集成开发平台(墨斗 IDE)V1.0 正式发布。这是一个可以为集成商和终端用户提供一个开放且具备底层开发能力的平台。
肖永强表示,近几年,得益于募投项目的推进,埃夫特研发方向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提升机器人产品性能的同时,成本也得到了控制,使得公司产品更具竞争力。此外,在科创板上市,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上下游合作伙伴,帮助企业更好地开拓市场,提升了市场知名度。
“2023年埃夫特在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排名上升至第八。相信在未来,作为一个科创板上市公司可以在产业融合,行业、上下游开放和行业整合上有更大的作为。”肖永强称。
张雨文表示,科创板上市一方面帮助公司解决了科研类企业的资金紧缺问题,一定程度上助力公司完成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为公司持续性技术创新保驾护航。
“上市前,我们一方面要仰望星空,也要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但是上市之后,我的步子可以迈得稍稍大一些。”张雨文称。
此外,张雨文认为,资本市场的股权激励政策,也有助于帮助企业更好地稳定人才,吸引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同时也为公司的各种资质提供了较好的背书。
“科创板无疑可以给我们在座的所有企业一个品牌的背书。”唐咚也肯定了科创板对企业品牌的背书意义。
另一方面,在肯定上市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外,唐咚更强调上市对企业家的激励作用。“把你放在这样一个场,让你的业绩公开,让你跟更多的优秀的公司在一起去做对比的时候,你才发现其实你可以干的事情还很多。你不应该小富即安,而应该要有更大的胸怀。对我来讲,这是最大的一个意义。
“上市给你很多的机会,当然也给你很多的压力。”王项彬表示,上市后,企业有了更多更好的融资渠道。因此,“在细分行业里面,我们就要做得更好,做得更深入、更强。”王项彬称。
虽然中国已是连续多年的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但多年以来市场主导者却是国外的所谓“四大家族”(瑞士的ABB,德国的库卡,日本的发那科、安川电机)。作为国内头部厂商,如何看待这一格局?
“4家国际巨头在机器人行业里走的时间非常长,在细分领域根基非常深,是随着这个细分行业的发展一起成长的。”王项彬认为,“四大家族”的优势主要在于历史悠久,技术相对成熟。
“我们不得不承认,包括‘四大家族’在内的机器人巨头,它们的技术能力,对应用场景的理解,还有产品设计的安全冗余,是有一定的非常强的优势。”张雨文表示,它们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产业链共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国外‘四大家族’的发展有50多年的历史,不管在技术产品,还是面向特定场景的一些工艺方面的积累,都是非常深厚的。在这方面,国产还是有一点差距。”肖永强表示,同时,“四大家族”的产品广度密度以及品牌知名度明显也都领先于国内机器人企业。
就具体应用场景而言,肖永强认为,在汽车整车、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等行业的高要求场景及装配、涂胶、喷涂、打磨、点焊、激光焊等复杂应用中,国产品牌和国外品牌还有明显的差距。
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3月中旬发布的报告表示,中国虽然还未在机器人创新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且在一些环节上仍存“卡点”,但中国工业机器人企业赶上对手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对此说法,王项彬表示认同。他表示,中国工业机器人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目前已经实现PLC、伺服、变频器甚至芯片的自主可控,进展迅速。
“虽然技术上跟海外头部厂商相比还有差距,但国内企业服务周到、响应迅速,批量化制造能力强,有望快速实现国产替代。我们正在加紧追赶,相信不久能后来居上。”王项彬称。
肖永强也表示,虽然在有些方面还有差距,但国产厂商的优势也比较明显。“我们更贴近市场,贴近客户,还有我们的工程师的红利,带来的快速响应、快速迭代的能力,也是非常强的。”肖永强表示。
“除了贴近市场和工程师红利外,聚焦是另一种对抗强大的国外竞争对手的有效策略。”肖永强认为,对于初创型公司或者行业后入者,相对于强大的竞争对手,如果能快速抓住特定行业对机器人应用的痛点,有针对性地去开发,在局部点上聚焦资源,形成局部优势兵力,就能撕开一个口子,实现突破。
张雨文表示,目前国产机器人的一些核心关键指标,实际上已经不输于海外品牌。“我们需要更多的对产业的理解、应用的理解。我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中国也会出现自己的‘四大家族’。”张雨文称。
ITIF上述报告称,尽管产量不断增长,但中国机器人产业仍然严重依赖国外技术,一些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事实果真如此吗?
“当前国内机器人行业已经能做到国产化,完全国产替代只是个时间问题。”王项彬并不认同ITIF报告的相关说法。
唐咚援引高工机器人研究所数据表示,国产工业机器人本体配套的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占比是稳步提升的,2023年核心零部件全部国产约达64%,核心零部件全部进口只占了6%,剩下30%是部分国产和部分进口。而在2015年,核心零部件全部国产只占了5%,这是上游零部件环节一个很大的进步。
唐咚称,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中,当前国产化率较高的是伺服系统,目前国内外厂商在技术差距方面已经逐步缩减,国产厂商在中低端领域已经完全实现自主可控,高精度伺服市场也已经实现突破。其他核心零部件,如、力矩传感器等领域,国产主要制造商已经开始进行国产替代,不断缩小与国际厂商的技术差距。
“步科这十几年有一个业务就是给国外的这些大品牌做贴牌,所以国产替代早就开始了。虽然品牌还是他们的,但是产品其实已经是国产了。”唐咚表示。
“国产替代并不难,从技术上来讲其实都达得到,关键是我们要能了解国际标准是什么,按照国际标准去设计、去制造。这样的话,其实国外品牌被国产替代,这是很容易的事,因为我们具备成本的优势。”唐咚进一步解释。
在减速器领域,不管是以谐波为代表的小负载减速器,还是以RV为代表的大负载减速器,“我们还是可以比较自豪地讲,中国人基本上已经把进口品牌给替换掉。”张雨文表示。
“虽在一些领域还未完全达到国外同行的技术水平,但目前核心技术上也未依赖国外,已经形成了自己较为完善的技术能力。”肖永强表示,即使目前在一些器件或者材料上可能还存在从国外采购的情况,但国产替代的方案是有的,涉及的问题是使用量的问题和性能上差异的问题,但谈不上严重依赖这个程度。
近年来,人形机器人技术加速演进,正在成为未来产业的新赛道。2023年底,中国工信部还印发了《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相较于一般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有何特质?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唐咚表示,人形机器人作为一种模仿人类形态、动作的一种智能机器人,可以无缝使用人类所有基础设施和工具,通过AI大模型赋能,实现自然的语言交互和行为。相较工业机器人,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人形机器人有非常高的自由度,这意味人形机器人具备处理更复杂更柔性任务的能力。
有关人形机器人未来前景,肖永强表示,人形机器人因为有腿、手臂、手,所以它具有更多的自由度,理论上可以完成更为复杂的工作,所以未来在家庭、公共场所,服务行业、助老助残、陪伴交流、危险作业等场景都可能有人形机器人在工作。
“人形机器人可以适应非结构化环境,所以人形机器人比工业机器人应用场景会多很多,应用的空间会大很多。”肖永强称。
张雨文表示,根据马斯克对市场空间广阔的畅想,未来机器人数量会是人类的2倍,人形机器人的市场可能会是手机市场+汽车市场总量的3倍。
“我觉得人形机器人将来一定会发展得非常好,它的成本下来以后,发展动力就会非常足。”王项彬表示,“随着AI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一定会有更多的、更大的公司冲进来。”
“我们已经不可避免地被卷入这个洪流,未来具身智能时代肯定会到来,而且有多快,可能已经超出了我们若干年前的想法。核心原因还是人工智能算法这两年的巨大的突破。”张雨文称,“人形机器人是人类对未来世界非常美好的向往的状态,这个需求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技术问题也是需要我们一起去突破的。”(央广资本眼)
国产机器人中国市占率上升非常快,意味着什么?国产工业机器人企业赶上国外对手可能只是时间问题?相比国际巨头“四大家族”,国产机器人厂商的优势、劣势各是什么?人形机器人呼之欲出,发展前景一片光明?